在蒙古第一次西征的历史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莫过于哲别和速不台所领导的两万精兵远征欧洲,并在迦勒迦河一战中全歼了罗斯诸公国和钦察人联军的十万大军,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这场胜利无疑展示了蒙古军队惊人的战力与勇气,但这段历史并非全是光辉战绩,实际上,这支两万人的蒙古远征军在凯旋返程的途中却遭遇了伏尔加保加利亚汗国的猛烈伏击。传说中,最后仅有几千人成功返回蒙古,而主将哲别甚至在此战后重伤,甚至不幸去世。这场被后人称为蒙古远征欧洲的“第一次惨败”便是萨马拉湾战役。
成吉思汗自1219年起,亲率二十万大军开始了蒙古的第一次西征。1220年,蒙古军成功攻占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罕后,成吉思汗指派哲别和速不台带领两个万人的队伍,继续追击逃向西方的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定下了三年的期限。摩诃末最终死于里海的一个小岛,但哲别和速不台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们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深入波斯西部、高加索地区及钦察草原。到了1222年春,哲别和速不台相继攻占了谷儿只(即今日的格鲁吉亚)和阿哲尔拜占(即今日的阿塞拜疆),越过了铁门关,翻越了太和岭(高加索山脉),进入了欧洲,并在此击败了钦察人、阿兰人等部族。
展开剩余81%随着战线的推进,蒙古远征军追击钦察败军,逐步进入东欧,跨越了顿河和第聂伯河流域。1223年5月,哲别和速不台在迦勒迦河一带,与由罗斯诸公国和钦察人组成的十万联军展开殊死搏斗。凭借着精妙的指挥与战略部署,蒙古两万精兵几乎将对方的十万大军全歼,甚至俘虏并杀害了基辅大公姆斯季斯拉夫·罗曼诺维奇等十几名罗斯王公。胜利后,哲别和速不台继续北上,肆虐了黑海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分兵进入了克里木半岛,最终于1223年秋天凯旋归来,踏上了归途。
这段历史已为人所熟知,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在很多史书中记载简略,甚至有些被遗忘。即便是国内的史书,也没提到哲别和速不台在返回的途中,如何遭遇伏尔加保加利亚汗国的伏击。根据史书记载,蒙古远征军原计划顺路征讨伏尔加保加利亚(即不里阿耳王国)。然而,当哲别和速不台带领大军抵达伏尔加河西岸时,成吉思汗原本派遣术赤率领的万人的队伍未能如期到达,这导致了蒙古军队与保加尔人的战斗。
在此战役前,蒙古军队并未准备充分,敌人伏击的策略令他们措手不及。阿拉伯史学家伊本·阿西尔在《伊本·阿西尔编年史》中描述了这场战斗,称保加尔人巧妙地在多个地点埋伏蒙古军队,并引诱蒙古军进入伏击圈。最终,蒙古军队被保加尔人夹击,许多蒙古士兵死于敌人刀下,只有少数人勉强逃脱。波斯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提到,蒙古远征军仅有大约四千人成功逃脱生还,而被俘的蒙古士兵则被交换成了羊,这一情节在西方被绘成了油画,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画面。
对于这一战役的具体地点,学者们普遍认为战斗发生在伏尔加保加利亚的南部边境克尔内克地区,也即今天的萨马拉特湾,因此这场战斗被命名为“萨马拉湾战役”。虽然史料并没有明确指出指挥这场战斗的是谁,但不少学者推测,是当时保加尔国王加布杜拉·切尔比尔指挥了这一战役,因而他也被保加利亚现代人视为民族英雄。
至于保加尔人的兵力和战损,史料未作详细记载。结合当时伏尔加保加利亚汗国的规模,学者们普遍认为,保加尔军的总兵力可能在一万左右。然而,关于蒙古远征军的损失,史学界的看法不一。某些历史学家认为,萨马拉湾战役的失败只是前锋部队的损失,哲别和速不台的主力部队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但无论如何,这场战役对蒙古远征军的打击显然是沉重的。
综合各方史料,哲别和速不台所率领的远征军,在萨马拉湾战役中遭遇了毁灭性打击,损失惨重。一些学者认为,哲别和速不台带回“一万匹马”和大量西方情报,说明远征军中至少还有一半兵力幸存。然而,根据蒙古军队通常的战术,一名骑兵往往配备三匹马,即使马匹损失较多,幸存的骑兵人数也未必很多。
同时,哲别和速不台也可能在此战中受伤。哲别在返回途中因“热病”去世,可能与战斗中的伤势感染有关。而速不台,也在西征期间受伤,成为了“独眼战神”。一些学者认为,速不台的眼睛伤势,极有可能是在萨马拉湾战役中受到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第二次西征(窝阔台西征)时,伏尔加保加利亚(不里阿耳)被视为头号目标。1235年,窝阔台下令发起第二次西征,速不台作为先锋已于1236年初就开始进攻伏尔加保加利亚,并最终于秋天彻底灭掉不里阿耳。这一历史细节反映出蒙古帝国对伏尔加保加利亚的深仇大恨。
综上所述,尽管萨马拉湾战役的具体损失仍无确凿证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役给蒙古远征军带来了严重的战术性失败。具体损失的规模至今仍是历史学者争论的话题,但毫无疑问,这一失败足以堪称蒙古第一次西征中的一大败绩,仅次于八鲁湾战役。
发布于:天津市汇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